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:从无到有,全靠一股劲儿
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:从无到有,全靠一股劲儿
一砖一瓦皆为故事,一步一景处处文章。8月1日,走进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,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注入了红旗渠精神文化元素,信念和理想刻在学院的每一面墙壁上,豪情和自信则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……
借鉴“他山之石”,精心设计课程
“你看,表现主题的方式是否可以换一种?”“第二部分是否应该具体展开阐述?”8月1日,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教研部很是忙碌,教研部主任赵章林正在和同事研讨情景课《红旗渠精神永在》,帮助分析课程设计的优点和不足。
“说起来,我也算是学院的元老,见证了学院从无到有,逐渐发展的这10年。”赵章林笑着说。2012年12月,在林州市委组织部工作的赵章林接到通知,组织部门要成立筹建小组,牵头建设红旗渠干部学院。可建一所学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场地怎么选?学院怎么建?课程如何设计?一个个难题摆在他们面前。
红旗渠精神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强大的感召力,但如何把这些资源变成教学资源,打造成广大干部可学可用的生动教材呢?赵章林作为筹建小组负责课程开发的一员,他和同事当时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。
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我们没经验,但可以向有经验的院校学习啊!”赵章林说,筹建之初,他和同事在领导的协调带领下,先后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、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以及江西、山东、湖北等地考察当地的干部学院和党性教育基地,学习院校建设、课程设置、教学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。
专家“把脉问诊”,打造师资队伍
有了兄弟院校的“锦囊妙计”,再结合自身特色不断向内挖潜,才有了学院最初的课程设计样本。“我们以党性教育为基础定位,在红旗渠纪念馆、青年洞分别开展现场教学、体验教学。同时,我们邀请专家对几个主要教学点的教学内容反复研究打磨。”赵章林说,“完成最初的课程设计样本后,学院的领导又请来中央和省里的专家‘把脉问诊’。在专家的指导下,课程设计被修改了几十遍,无数个夜晚我们都是用绣花的功夫去精雕细琢。” 课程设计打造出来了,可谁来讲,又如何讲呢?“我们组建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。除了专职教师外,学院从林州市教体系统抽调部分教师,邀请红旗渠特等模范任羊成、张买江等讲述修渠历史,邀请中央党校、省委党校、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,打造内外结合、专兼互补的师资队伍。”赵章林回忆说。
如今,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不仅课程内容不断丰富完善,形成了“红旗渠精神+”党性教育课程体系,课程设计也更具针对性,针对不同群体设置了8大类、14个专题、90余门课程,为学员提供“定制式”教学设计和“菜单式”选课服务,同时也打造了“劳模讲故事、专家讲精神、领导讲发展、群众讲传承”的特色师资队伍。
开掘“精神之源”,汲取不竭动能
记者随赵章林漫步在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内,一栋栋红色的教学楼在绿树的掩映下更显庄重,浓郁的校园文化渗透到每一个角落。
“你看,现在我们这里有16栋教学楼和学员公寓,可成立之初哪有这么多楼舍。”赵章林回忆说,从筹建、投入使用到后期的改造升级,赵章林和同事见证了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一步步发展壮大。“筹建之初,我们学院只能容纳200名学员。现在,学院可满足1500名学员同时在院培训。学院不仅可接全国各地的培训班次,而且还可开展涉外班次的培训,实现了培训行业、层次、领域的全覆盖。”说到这里,赵章林的脸上浮现出一抹自豪的笑容。“学院从无到有,再到如今一步步发展壮大,靠的就是无数和我一样的人身上的那股劲儿。而那股劲儿源自于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。”赵章林感慨道。
时光飞逝,光阴如梭。10年来,赵章林和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的缘分越来越深,他和更多的人一起在这片热土上经历一次次积累、一次次沉淀,陪伴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劈波斩浪、扬帆远航!(安阳融媒记者 王浩)
来源:安阳日报